首先,务必要注意:从长线上讲,跨境业务与国内业务有着形同水火的区别。也因此,能做好阿里天猫的,绝不能照搬到阿里国际站。这里面,关键玩法决定了终极成果。凌波微步和降龙十八掌,是两种人和两种打法。相比于外贸,内贸由于不存在政治壁垒,交通、地域壁垒又被极大降低,因此,内贸的差价极其容易被抹平,甚至可以这么说,除了资源型的禀赋差异外,内贸所赚的差价,几乎都不能持久。但跨境就不同了,不同国家之间,首先是不同的“政治个体”,然后才是不同的“经济个体”,因此经济被政治笼罩,几乎是个不可破除的天然障碍,所以,一旦你获得了跨境中的某个优势,那么这个优势可以长期被保持下去,比较稳定;为了破除政治影响,可以在不同国家进行布局,从而获得大局面上的稳定性。
另外,我们要区别一下跨境业务中的物流和电商,其实是“服务”和“贸易”之分。服务赚的是“份子钱”,贸易赚的是“差价”。赚钱的点儿是绝对不同的,这也导致基本操作手法大相径庭,而同时呢,份子钱和差价之间又是可以跨界来捣乱的。但这两个紧密结合的兄弟之间的串门,却出现了奇怪的现象。赚差价的电商,就像嚣张的隔壁王老二,腰贼好,老往赚份子钱的物流家里跑,弄得搞物流的打骂都不行,乖乖称小弟。这是什么原因呢?首先当然是因为电商手里有货有流量呗,你家做菜只有油盐佐料,那么隔壁那个有菜有肉的自然就变成老大;第二个,这个其实更关键,原始搞电商的比原始搞物流的,更靠近商业的核心:产品交易才是根本。物流更像一个被贸易调用的“产品”,是个东抱抱西抱抱的小弟,赚的份子钱,出出苦力做做增值拿点份子。这就代表物流必定更加苦逼一点,在规模不大的情况下,先得做好受气包的本色演出。而这种核心定位,让物流公司更多被“要求”做什么,苦就是苦在这种被调动的地位上。所以,我们看到亚马逊、阿里、京东、拼多多,这些都伸长了九阴白骨爪,不断蚕食和控制物流公司的领地,基本还是成功的;而物流公司向电商的转型,大多以惨淡收场告终,比如顺丰的嘿店之类。做产品顺着做服务,和做服务的顺着做产品,一个熬到了剧终字幕,一个只好主演了《寡妇》里面的丈夫。
这种状态下,跨境物流的持续利润来源就比较清楚了:第一个,关键比较优势要建立在规模和效能上,方便低成本被调用;第二个护城河与弯道超车,关键依然在搞定了哪个犄角旮旯的“规模+效能”问题。在此仅简单说一下我们正在辅导的东南亚快递大鳄&&&的突破性进展。&&&是国内某大咖在东南亚布局展开的快递集团。由于最近两年刚在东南亚展开,弯道超车现象非常明显。但面临的问题也非常棘手,就是快速持续规模扩充和适度利润保持的矛盾。以东南亚11国中的马来为例,半年以前有3000多快递员的规模,这时持续进行人员扩充,导致人均派件量在低水平上重复,盈利问题成为火烧眉毛的事。在“做大”和“做深”之间,产生了巨大的矛盾,这个时候,怎样在风口期保持规模扩张,又同时提升效能,成为左右互搏的高级技能了。因此,强化“事务驱动”,通过绩效考核进行驱动,在短时间内把规模和局面打开了;同时带来了扩张后的高成本,因此在“事务驱动”基础上,强行导入“事务迭代”,直接提升了整个集团效能。结果不到半年,公司人员规模已经达到6000多人,同时效能持续保持同步提升,利润大幅上升。强调一下,引入强劲的“事务迭代”能力,是解决赚苦力份子钱模式的公司的不二良药,务必牢记。所以,在规模扩张上提升效能,是这家公司“关键比较优势”的解决方案,实现路径是“事务迭代”的强行引入,一定要超越绩效考核的“事务驱动”模式。再强调一遍:物流对规模要求比较高。规模会带来“量”,一定程度上也会优化成本,通过不断的绩效考核式的事务驱动,能够扩大规模,却在利润贡献上捉襟见肘;用逐级的实时反馈互动的运营式事务迭代,却可以在把事务精细化同时,直接提升效能,这是&&&能够在半年时间内建立关键比较优势和护城河的核心。
现在我们来谈另一个跨境业务,即跨境电商的关键玩法。
1、关键比较优势
先谈第一个关键玩法,即关键比较优势。到底来自中国的跨境电商们,集体具备的关键比较优势是什么呢?敲黑板啦,做好笔记:是中国完整的制造业供应链体系。能抓死这一点,跨境电商业务就会越做越红火,越做越稳定,越做越有底气。
所以,无论你是个纯贸易型的、工贸一体型的,还是技工贸一体型的,你面临的最实际的最核心的问题都是“你整合的中国制造业的供应链体系”到底有多稳健?关键玩法不是你在直通车上打了多少广告,而是你的供应链到底有多成熟和强劲。
2、防护与进攻
第二个,咱说说先动手怎么构建护城河;后动手怎么弯道超车。
各个电商平台对老用户的优惠和保护,有不断强化的趋势。原因除了平台受到更多其他电商模式的冲击,必须实实在在对卖家和产品进行监管,同时也是非常担心老卖家和大卖家们不断跑到别的平台上兴风作浪。所以,平台对老卖家,那是又打又拉,打完耳光接着摸摸脸,神色实在是暧昧之极。
也因此,各大平台会自动通过规则和适度的保护,来为老卖家保驾护航。最简单的,像很多活动,亚马逊根本就不会让新卖家参与,老卖家只要小心呵护好自己的信用种子,别乱来,那么时间长年龄大,就是一条天然护城河。
但这不是一条完整的护城河,这只算条沟。护城沟不够安全,靠亚马逊靠阿里,都靠不住,最多给条干干的沟而已,还是要靠自己,那么自己要变成什么样子呢?
这得根据不同的平台来确定这个护城沟里要放什么水。
如果是亚马逊派系的,那么“产品”本身变得重中之重,要的是产品质量过硬,用户评价足够高。亚马逊体系的原则是“让每个用户都能买到合适的产品”;
如果是阿里派系的话,那么“店铺”本身变得非常重要,要学会海量铺货,阿里派系干的事叫“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”。
所以,我们看到买家友好型和卖家友好型的,完全是两个走向,这就导致了一个必须精细化做产品,一个必须精细化做店铺。玩好这两个东西,就会逐渐利用好自己的先发优势,防止后来者不断超车模仿或者恶意竞争。
但是,对中小卖家来讲,特别是后来加入的中小卖家,急着做产品或者做店铺,忙着烧广告、抢流量、曝光、点击和转化,自然是日常运营要做的事情。但真的要超车,不能靠这个,这些都是直线加速,必须引擎足够强劲才行,这一点小公司跟大公司没法儿比,大公司几乎会垄断了所有流量,流量的高成本几乎会吞噬了你的正常利润。这就是说,在直道或者大弯道上,后来者几乎没有机会加速;唯一的机会,在于小弯道。
最好的小弯道是什么呢?“小场景+微创新”,这是两个关键点。
3、实战案例解析
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个3C维修工具的项目,公司名字叫溢丰(这个本来也想保密,不过还是帮着打打广告吧),最近刚刚结案。
螺丝刀之类的工具,好像还只是傻大黑粗的玩意儿,跟高科技、情调、感觉这些东西都沾不上边。但从项目一开始辅导,我们就强调要不断“边赚钱,边抢流量,边往护城沟里注水”。注什么水呢?溢丰开始不断把现实的生活场景与自身进行强关联,现在已经成功把“客厅小场景+科技化产品”与溢丰画上了等号。
溢丰是第一家开始把螺丝刀工具包,直接进行科技化和智能化,把工具包从茶几底下拿到茶几上面来(这是个看来简单实际很难的微创新),这一点甚至小米也直接开始赤裸裸的模仿,更具科技感、装饰感、智能化的工具登堂入室。
溢丰整体战略在欧美,所以关键点不是在店铺,而是在产品,而产品的关键点不是在“质量”,而是“场景”,解决了“客厅”场景,让溢丰一下子具备了强大的品牌属性,把这个小的窄行业越做水越深,从而构建了自己的护城河,这是很多中小卖家可以模仿的,有限流量+小场景+精细化产品,这里面“小场景”是关键。这个小场景,能够让护城沟注水和小弯道超车。
仔细看溢丰从一个小型3C工具卖家,到现在把持了科技化智能化的客厅小场景,抓的就是用微创新夯死小场景,在这个关键点上,设定为自己的超车点,小心翼翼地避开去跟大卖火拼引擎转速,而是巧妙地去拼一拼拐弯技术和障碍挑战,从长尾处获得局部竞争优势,慢慢建立自己的局部优势出来。
最后总结一下,跨境电商持续提升利润的两个关键玩法。
第一,关键比较优势,中国的大中小卖家们,无一例外的,都必须打好“制造业供应链体系”这一仗,这个不管是贸易、工贸还是技工贸,离开了这个,作为卖家,就离开了最肥厚的一块土壤,舍本逐末了。而做好这个体系,关键是“管理”,而不是“生产”,老板要亲自上,切记切记!
第二个呢,护城河注水和弯道超车问题,这个对于中小卖家来说,必须学会建立“小场景”,通过“微创新”,从而形成“小弯道”,达到超车效果,千万不要在大路上火拼引擎和烧油(店铺和产品)。具体案例,请参考原来定位3C维修工具的溢丰,现在已经脱胎换骨成为“从芯定义DIY”的小场景专属拥有者。
树干的分享暂到此,时间紧任务重,管理员一直在使眼色,现在句号了。期望各位有一丢丢儿收获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