企业“走出去”已成为2024年跨境电商物流领域的主旋律,对于物流出海而言,国际市场与国内截然不同,当下海外市场的现状和发展有哪些特点?企业又要如何调整自身,融入国际化的进程当中呢?
1.国内电商进入存量市场,物流出海成为必然
在2024年,物流出海已经不是选择题,而是必答题。
现在,国内的三通一达、顺丰、德邦、京东等,都千方百计谋划出海,因为国内电商已经进入存量市场。国内电商快递每天有3亿个左右的包裹,主要由“三通一达”、顺丰、京东、德邦、百世、极兔等七八家快递公司来承运,平均每家大概能分到3000万单到5000万单每天的包裹量,单量最高的是中通快递,大约有七八千万的包裹日单量。
对于国内的网络型快递公司来说,每天3000万单就是生存线,低于3000万单每天就可能面临全网亏损。只有每天能达到3000万单以上,全网的成本与规模效应才能得到凸显,而随着单量的上升,企业才能进入稳定的盈利区间。
因此,国内的电商快递企业已经打得头破血流,没有新的增量,企业也只能出海寻求新的市场。
除了国内电商快递企业寻求出海,原本已经在从事跨境物流的企业也在加速出海。电商平台推动物流服务商到国外布局一些口岸资源、清关资源以及尾程派送资源,在跨境物流的境外核心节点上做了资源深度布局的企业在2023年都取得了不错的发展。
两个月前极兔就有对外披露,未来将核心聚焦于海外“最后一公里”快递网络的搭建上,在其他方面减少投入。这是一个非常明智的举措,因为现在海外“最后一公里”是非常具有核心竞争壁垒和极大挑战难度的环节,也是保障履约时效的一个核心环节。
物流企业走出去的核心,首先是客户群体的全球化。如果物流企业走出去还是只做中国国内的卖家生意,那就太狭窄了。只有去做全球范围内的客户和海外本土客户的生意,企业才会有更大的发展韧性。
其次是人员团队的国际化,这是最大的挑战。人员团队的国际化涉及到企业内功的修炼,还有现有人员的蜕变,打造一支具备国际化视野的团队是发展的基石。
第三是企业文化的多元化。到海外做本土去经营,要符合当地的文化、法律、劳动保护权益等,所以企业如何更好地去融入当地,拥抱多元文化和海外消费者习惯,这个很重要。
3.中国企业出海,海外企业入华
现在,已经有不少企业出海,在海外取得清关牌照、建保税仓、建海外仓、购买卡车、在局部区域做“最后一公里”派送等,这些布局对海外本土物流企业也带来了影响。
中国物流企业走出去的越多,海外本土物流企业危机感越重,他们也不想只做一些头部企业和头部电商平台的生意,因为价格往往会被压得很低。所以从2023年疫情告一段落后,越来越多的海外本土物流企业都急于进入中国开拓市场、寻找客户。
大量的海外国家邮政、清关、仓储、卡车公司等都急于进入中国市场寻找一些腰部企业、独立站卖家以及更多品牌出海的企业寻求合作,以期让自身的客户群体更加多元化,而不想只是被动承接一些头部物流企业、头部电商平台的生意。
4.风控与合规意识
中国企业出海带动了全球范围内整个行业效率的提升,在过去的2023年一大批头腰部跨境物流企业都取得了营收和利润的增长,同时行业分化进一步加剧。
我们也看到一部分中小企业遇到了经营压力,其实不少问题并不是出在业务本身,而是因为不合规的做法,比如双清包税低申报,在目的国海关被扣了多条柜子,缺少足够的抗风险能力,一夜之间暴雷的本质还是企业自身缺乏风控意识和合规意识。
疫情期间大水漫灌式的行业红利让企业无论大小都能分一杯羹, 疫情结束后在行业利润率相对较低的时候,一些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底盘并不稳固,风控意识不足、抗风险能力不强,加之行业基础生态乱象丛生,卖家与物流商信任成本陡增,货量订单向头腰部企业呈现集约化趋势,行业分化进一步显现。
END
公众号:跨境电商物流百晓生